查看原文
其他

全省率先!杭州市检察院牵头出台《企业数据刑事风险防范指引》

杭州检察 2024-03-18

数据处理不规范、刑事风险意识欠缺、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......在办理涉企业数据安全刑事案件的过程中,这些存在于个别企业间的突出问题引起检察官的高度重视。为“抓前段、治未病”,引导企业规范数据处理活动,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,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“一号发展工程”,8月4日,杭州市检察院牵头市委网信办、市中级法院、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层面《企业数据刑事风险识别和防范指引》(下称《指引》)。《指引》共4章37条,注重规范引导、去虚就实,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。


坚持问题导向,向前延伸治理环节

以往的企业合规,一般以事后开展为主,欠缺对事前风险的有效防范。网络空间的全链条治理要求有关职能部门“主动向前一步”,积极参与前端治理,注重前端预防。为进一步区分数据处理环节企业数据刑事风险,《指引》以专章的形式从数据的收集、使用、流转、存储等环节对数据处理的刑事风险作法律识别。如,在数据收集环节,《指引》明确企业应当采取合法、正当的方式收集数据,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,否则可能触犯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五条等规定;又如,在数据使用环节,《指引》专门对企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同意的情形作出了提示,为规范企业数据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指引。


坚持技术向善,明确企业社会责任

互联网“去中心化”的传播效能决定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紧迫性。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,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要求其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治理责任。《指引》从数据分级分类、数据安全保护、数据算法安全三个方面对企业的“数据责任”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提示。一方面,企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,应首先明确数据的分级分类标准,区分一般数据、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,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上述三类数据施以不同的保护标准;另一方面,《指引》对企业的数据存储、数据安全环境、网络安全审查等规范进行了梳理整合,并强调企业通过算法处理数据时,应遵循技术伦理和法律底线,以此引导“技术向善”。


坚持以案说法,持续增强风险意识

案例是最鲜活的“教科书”。结合企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易发、多发罪名,《指引》以附件的形式提供了6个涉数据安全犯罪典型案例。所附案例均为最高检官网发布、杭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典型案例,包括杭州T公司、陈某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、林某甲等8人非法经营案等互联网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案件。以《指引》正文内容为企业数据处理的“规范参照”,以附件案例为企业涉刑事风险的“反面教材”,两相结合切实实现以案说法、以案为鉴、以案促改、以案促治,持续增强企业数据处理的风险意识。


供稿 | 第一检察部

往期精选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